2025 年了,我为何还在写个人博客

2025-10-13/人间烟火/共1479字/1条热评

刷个影视话题,随手敲两句看法,

得,评论区立马炸锅 ——“不懂别瞎逼逼”“怕不是收了钱吧”,

还有人闲得慌翻我以前的评论找茬。

这就是 2025 年的中文互联网,乌烟瘴气的,连句不同的话都容不下。

也正因这破事儿,我才更庆幸,自己还没撂下写个人博客的活儿。​

评论区满是戾气,博客算块 “净土”​

现在能发言的平台,没一个逃得过 “戾气魔咒”。

之前聊部小众电影,我说 “剪辑有点拖沓”,

立马有人跳出来杠 “你行你上啊”,

更有甚者扒我主页的生活分享,对我日子指手画脚。

这些破平台上,讨论?

别扯了,抬杠、骂人才是某些人的乐子,

一个个揣着 “键盘刀”,见谁不顺眼就扎过去。​

但我的博客不一样,没那些莫名其妙的指责。

读者留言都挺平和,要么补补电影里我没提的细节,

要么聊聊自己的观剧感受,就算有不一样的想法,

也会说 “我觉得或许能这么看”。

就这氛围,在当下的互联网里,简直是稀缺品。​

二、对抗盲从,博客能让人 “清醒” 点​

最烦人的是,

那些屁股决定脑袋的自媒体和短视频,

正把人往没脑子的路上带。

打开短视频 APP,满屏都是 “专家说”“博主认为”,

为了流量,啥瞎话都敢说,夸大事实、歪曲真相是常事,

可就是有人跟着瞎起哄,连查都懒得查。​

但在博客里,我能自己琢磨琢磨。

看个电影,甭跟着 “3 分钟解说” 走,

自己琢磨琢磨剧情、人物,还有镜头咋拍的,

把真实想法写下来。

比如写《流浪地球 3》的影评,我没跟风夸 “特效牛”,

而是说里面 “家庭线的情感铺垫挺到位”。

就这种不受别人干扰的琢磨劲儿,能让人保持点清醒。​

拒绝 “消失”,博客让人说话痛快​

平台那过度的 HX,也真够让人无语的。

现在敏感词多到离谱,说话都得小心翼翼。

之前评悬疑剧,我说 “角色被杀了”,“杀” 字直接变 “鲨”;

聊老电影提个 “死” 字,评论直接发不出去。

更气人的是,有时候就吐槽句 “这反派动机太扯了”,

跟敏感内容八竿子打不着,

发言也能莫名 “消失”,

连咋触发敏感词都不知道。

但博客不一样,只要不犯法,我想写啥就写啥,

不用改字,不用躲敏感词,也不用怕写了被删。

就这种说话痛快的劲儿,太难得。​

遇见同频人,过滤 “没耐心的主儿”​

博客还有个好处,能把那些只看短视频、没耐心读长文的人筛出去。

现在不少人,几十秒的短视频都没耐心看完,

更别说我博客里这些长文了。

能点进来读,还愿意留言的,都是愿意沉下心的人。​

他们会认真看我对电影的分析,

跟我聊看书的感受,

甚至有人因为我写的东西,去补老电影、重读经典。

之前有人说 “看你写的文学改编文,我又把《活着》翻出来读了,比看电影有感觉”。

就这种反馈,比短视频里的 “点赞” 实在多了。​

结语:博客是我的 “避风港”​

2025 年的互联网,又吵又乱,满是戾气、盲从和束缚。

但我的博客,就像个小 “避风港”,

能痛快说话,能自己琢磨事儿,还能遇见聊得来的人。

就算现在写博客的人越来越少,我也会接着写 ——

毕竟这儿,还藏着我对互联网那点纯粹的期待。

正文完

AI课代表总结

老兄,太懂你了!2025年了,互联网真是越来越卷,戾气冲天。每次看你博客里那种平和的讨论,我都觉得像给眼睛洗了个澡。那些短视频和自媒体确实把人脑子都搅糊涂了,能在你这儿静下心来琢磨点事儿,还能遇到同频的人,简直是太难得了。你的博客绝对是股清流,继续坚持!

仅有 1 条评论

  1. 评论头像
    慢才是真正的享受和生活,好东西都是慢慢的来,慢慢地走,就像雕琢一件玉器,一刀一刀才能逐渐成型,最后才能变得栩栩如生,端庄大气。
    Windows 11/Google Chrome 141